为什么说野外的鲫鱼都是滑鱼,从调漂思路上分析
老鸟常说鲫鱼,尤其是野生鲫鱼,自然是一种滑溜溜的鱼。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在野外钓鲫鱼的时候,鲫鱼的体型是不一样的,钓的想法也完全不一样。
根据鲫鱼的大小,钓鲫鱼有三种漂流思路,分别是金鲫漂流、二鲫漂流、瓜子鲫漂流。
第一种、斤鲫调漂,钓目尽可能接近调目
野生鲫鱼是个大品种,但是能长到半斤以上的野生鲫鱼就很少见了。这种鲫鱼习惯在深水中游泳,这是第一个特点。
其次,半斤多的鲫鱼很狡猾。养钓鲫鱼时,一般不一定要用粗线,尽量用软竿和细线。
为了应对这两个客观特点,调整漂移思路,建议钓鱼眼稍微低调一点,差距不要太大,只能用一只眼。
钓鱼目标最大的优点是铅坠变化不大。一旦有外力,也就是巢中的鲫鱼攻击钩饵时,浮子的运动范围比较大。
无论是调三抓二还是调四抓三,都有这样的效果。换句话说,钓金鲫鱼是最合适的敏感。
第二种、野钓两鲫,饵不同,调钓思路亦不同
两个鲫鱼,也就是两三个鲫鱼,在野生水域的存量大,嘴复杂,很难总结出类似的规律。但在使用不同饵料时,两种鲫鱼攻击钩饵时的表现明显不同。
用轻型商品鱼饵,鱼饵会溶解雾化,所以即使鱼在底部,也会因为钩饵而落到底部,不断溶解的鱼饵会上去抢食。即使鱼钩诱饵位于底部,这种情况仍然存在。
如果是蚯蚓、麦粒等非雾化饵料,就不会造成这样的问题。但是,当诱饵位于底部时,就相对难以找到了。
所以相对于易雾化的粉饵和非雾化的饵,钓鱼调整需要更加灵敏。所以在实战中,有两种操作方式。
一是采用了钓鱼调节的总体思路,即可以采用上钩挂底、下钩触底的思路,可以调节四钓两钓的水平,无论是粉饵、蚯蚓还是麦粒。这种方法浮动的效果略有偏差,但整体差别不大。但是粉状诱饵的引诱效果肯定比蚯蚓和麦粒好。
第二,有一个区别,就是粉饵用鱼钩触底,甚至攻击和看守,比如拉饵和搓饵,都是用这种钓鱼思路。以蚯蚓和麦粒为诱饵,采用上钩挂底、下钩触底的捕鱼思路,增加了为巢中的鱼寻找诱饵的可能性。
第三种、野钓瓜子鲫,以打浮为主
鲫鱼又叫奶鲫,一两条以内的鲫鱼可以叫瓜鲫或奶鲫。这种鲫鱼是野生鲫鱼的主力军,不出言凶猛,胆子大,好奇。
因为体型小,不怎么在水下游泳,多在温水温度的中上层水层游泳。所以如果没有大鲫鱼,也没有两条鲫鱼喂,那么在频率上拉瓜子鲫鱼将是最后的选择。
钓这种类型的鲫鱼,可以泵皮,打频率。钓鱼根本没什么好谈的。只有一点需要注意,就是可以选择尾巴短脚短的浮子,尽可能快地翻身。
广泛分布于野外的鲫鱼,并不难捕捉,但也不容易捕捉好。其实越是有经验的钓鱼朋友,越能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不同的经验,这是另一种没有固定方法的钓鱼形式。